4月16日出版的第8期《求是》杂志发表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文章《加快建设文化强国》,强调“要锚定2035年建成文化强国的战略目标,坚持马克思主义这一根本指导思想,植根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,顺应信息技术发展潮流,不断发展具有强大思想引领力、精神凝聚力、价值感召力、国际影响力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”,为我们在新时代推进文化强国建设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。
文化,是一个国家、一个民族的灵魂,是连接历史与未来的精神纽带,是凝聚人心、汇聚力量的强大精神支撑。党的十八大以来,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文化建设,将其摆在治国理政的突出位置,作出一系列重大战略部署,形成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思想,推动文化建设取得历史性成就,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迈出坚实步伐。
加快建设文化强国,必须坚持党的领导。 我们要把党管宣传、党管意识形态、党管媒体、党管互联网原则落实到位,提升信息化条件下文化领域治理能力,在思想上、精神上、文化上筑牢党的执政基础和群众基础。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,全面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思想,发展面向现代化、面向世界、面向未来的,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。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,不断构筑中国精神、中国价值、中国力量,发展壮大主流价值、主流舆论、主流文化,为文化强国建设提供正确方向和强大动力。
加快建设文化强国,必须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。 文化的生命力在于创新创造,只有不断创新,文化才能与时俱进,永葆生机与活力。我们要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部署,把激发创新创造活力作为深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的中心环节,加快完善文化管理体制和生产经营机制。改进文艺创作生产服务、引导、组织工作机制,积极营造良好文化生态,推动文化创新创造活力持续迸发。探索文化和科技融合的有效机制,实现文化建设数字化赋能、信息化转型,让文化插上科技的翅膀,飞向更广阔的天地。
加快建设文化强国,必须着眼于人、落脚于人。 文化强国之“强”,最终要体现在人民的思想境界、精神状态、文化修养上。我们要提升文化服务和文化产品供给能力,增强人民群众文化获得感、幸福感。重视发挥文化养心志、育情操的作用,涵养全民族昂扬奋发的精神气质。把育人才、建队伍作为重要而紧迫的战略任务,建设一支规模宏大、结构合理、锐意创新的高水平文化人才队伍,为文化强国建设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撑。
展望未来,我们坚信,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下,只要我们坚定文化自信,坚持守正创新,扎实推进文化强国建设各项任务,就一定能够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,为强国建设、民族复兴提供坚强思想保证,让中华民族以更加自信、更加自强的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。